臺灣低亷電價不會再現。當政治介入經濟的時候是經濟學也無法說明的課題。臺灣是海島國家,缺乏天然資源。所有電力燃料都是長途跋涉輸入。成本只會愈墊愈高,全球自産能源匱乏的國家都爭取燃油、燃煤、燃氣的穩定來源。

經濟發展帶給環保相當程度的壓力。燃煤、燃油、燃氣的空氣汚染是境內空汚最大汚染源,近年境外移入的空汚更是嚴重,霾霧、pm2.5、沙塵暴侵襲無異是雪上加霜。防治汚染的代價非常高投資金額已經是天文數字。政府無力負擔和防治,必然醞釀政治風暴。

非核家園政策已經入法,臺灣空有四座核電廠,即將在2025年之前陸續走入歷史。享受低廉、穩定、可靠的核電將不復存在,核電停機後供電缺口,由綠能(水力、火力、風力、太陽能、地熱、沼氣...)取代填補,不是天真就是可笑。放棄可靠、低亷、穩定的核電,缺口由汚染臺灣上空的石化燃料電廠、和不穩定、不可靠、高成本的綠能電源接替。可以想像能源配比如何調適臺灣地區電力供應?

臺灣是獨立電力系統,沒有鄰近國家的電網支援。一旦電力短缺造成供電不穩定,必然付出極高代價。

非核家園政策上路,核四封存核燃料即將運返美國、高達三千億元的建廠成本即將編列預算逐年攤入電價,甘冒全國人民健康風險的石化燃料空汚持續存在成為唯一選擇。

深澳電廠拆建工程延宕12年,遠東最大臺中電廠,造成中部地區厳重空汚。相對於深澳電廠未來造成基隆、新北市、大臺北盆地空汚,其嚴重性在規劃階段審慎評估應屬必要。

核四確定落空、協和電廠即將除役、核一廠、核二廠依法停機除役。北部重載地區全頼林口、大潭支應。穩定電力供應,實際力有未逮。

面對臺灣電力結構改變。在環保汚染壓力,隨時都可能降載停機。傳統電廠填補核電缺口青黃不接。綠能電力穩定性不甚可靠。除了繼續在電力需求面鼓勵全民節電運動外。臺灣島上的全體用電戶有必要體認下列事實:

1,電價漲價已是必然趨勢。

2,缺電、停電供電不穩定已可料定。

3,非核家園、臺灣沒有核能風險但是存在缺電危機。卻要承擔對岸的核能風險。

4,供電短缺是問題、輸電才是關鍵。臺灣電力池還能夠撐多久?才是真正的重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unt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