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雲林兩縣以濁水溪為界,在縦貫鐵路、中山高速公路、高鐵鐵路、西濱公路未完成前,臺九缐跨越濁水溪橋樑「西螺大橋」就是聞名中外非常有特色的地標。靜靜佇立溪床上近一世紀。承擔南來北往的車輛旅客運輸和經濟發展貨物運送。橋樑上曾經和台糖運送蔗糖小火車共構,橋上交通好不熱鬧。

「西螺大橋」就像久戰沙埸的老戰士。隨著時代變遷,國道「中沙大橋」、「西濱快速公路大橋」、「高鐵大橋」道車。西螺大橋的功能性漸漸消失,剩下觀光休閒、短程縣內運輸、區域性公路交通,彰化縣雲林縣人口往來橋樑,媽祖繞境進香隊伍必經之路。長程旅運、貨運則由鐵路、高鐵、高速公路、西濱快速公路分流擔綱。

台大雲林分院黃瑞仁院長談起「西螺大橋」的故事,儼然就像歷史現代的史學敎授。

1936年台日籍地方首長及仕紳聯合向臺灣總督府請願,建蓋濁水溪大橋。(濁水溪河面廣闊,16世紀歐洲人繪製臺灣地圖,以為濁水溪將臺灣分成南北二島。)1937年開始動工,日本「太田組」負責工事進行,規劃全橋長2000公尺,32座橋墩。1940年橋墩完成,但因戰爭,日本政府把所有鋼鐵用於戰爭,所以橋身無法建構。

戰後,臺灣百廢待舉,國民政府無錢無力繼續建橋,地方仕紳繼續奔走,得到美國支持,大筆資金及鋼鐵由美國提供,1952年復工,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完工,1953年開始通車。橋身鋼鐵還可見「匹茲堡鋼鐵」的印記。橋樑建好後雲林縣彰化縣為了命名,吵得不可開交,最後採用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報告時所用的名稱「西螺大橋」。當時西螺大橋是僅次於美國舊金山大橋,為世界第二大橋。

這麼有歷史意義和有故事性的西螺大橋,竟曾因交通功能被取代而有人提議要拆除,幸好有識之士極大爭取,現在才有觀光旅遊的西螺大橋。我們都應該好好認識這段歷史。

事實證明留下「西螺大橋」繼續提供回家的路,留下它的價值遠遠超過拆除大橋草率決定!


(圖:取自網路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unt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