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賤傷農、果賤傷農」在小小的臺灣卻是經常發生。這次香蕉、鳯梨價格暴跌並不是天災導致欠收,傷害農民的結果。而是風調雨順水果豐收帶來供過於求的狀況。

島嶼農産品運銷不必長途跋涉。在穀類可以乾燥倉儲調整供需。鮮果則市場需求周期和産地供應脫節自然蔬果價格不是爆漲就是爆跌。

這次鳳梨、香蕉産地價格爆跌完全是市場胃納量不足而産期短全臺各地豐收的結果。農民種植面積和市場需求脱節。又缺乏有效農業政策的引導導,農民沒有市場的觀念他們根本不知道市場在那裡?沒有契作就會任人宰割、任中間商或青果合作社予取予求。國際市場變化莫測、香蕉風梨生產的國家東南亞國家很多,菲國、越南、泰國、柬國品質賣相和臺灣相若。他們和中國大陸、日本、韓國都有外交關係恊助。臺灣沒有外交關係做後盾競爭力很不容易發揮。

每次農產品産銷失衡一經媒體披露立刻成為新聞焦點更是成為社會議題。談話性節目主持人每天主持節目造成正反觀點。引發黨政攻防策略,造成社會動盪和不安。真正對農民直接受惠有幫助者相當有限。不如企業界花錢購買轉贈弱勢族群愛心做公益。國防部啓動三軍伙食優先採購産地過剩鮮果。長遠之計還是農委會規劃契作進行計畫産銷。運用駐外官方、民間法人協助行銷海外市場。世界各地的台商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爭取香蕉鳯梨的銷售機會。不忘故郷香甜美味。抑或學習台北市農產品運銷公司總經理的作法,購買供員工或是公關的禮盒贈送親友或往來廠商。總比漫駡、責難,怪政府、怪國家要有效有用很多。口水解決不了問題,只會讓人看笑話。以實際行動展現台灣團結的一面,更會贏得國際尊重和支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unt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